导航菜单
首页 >  公共政策 自考  > 自考科目《公共政策学》复习

自考科目《公共政策学》复习

您现在的位置:自考网 > 我的自考 > 自学考试报考经验 > 正文内容

自考科目《公共政策学》复习

来源:自考网 | 2018-03-22 17:25:07 【加入收藏】

分享给朋友:

最近更新时间:2018-03-22 17:29:54

公共政策学1、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与原则 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①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②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① 实事求是,是确定政策目标的一个基本原则;②面向未来,这是由政策目标的对未来的预测性决定的;③系统协调;④明确具体,要对目标中有关概念、时间要求、目标内容进行界定说明;⑤伦理考量,政策目标要符合元目标的追求; 2、政策规划的含义及其特点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因此应该将问题界定、目标确定、政策抉择等从“政策规划”这一概念中剔除。特点①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说,多元化和政府主导并存;②从时间进程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3、政策设计的含义及逻辑结构政策设计是政策分析人员系统地探讨政策问题,并组成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要素,产生政策方案,使各政策要素间具有一致关系,并符合现实环境,以达成政策问题能够解决的一种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1)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①结果 ②目标人群 ③执行机构 ④法规(2)基本要素间的联系机制:①规则  ②工具  ③假定政策规划与政策设计的区别①政策规划是政策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分析概念,指的是公共政策形成的一个重要过程,带有明显的“阶段论”特点;②政策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打破阶段论划分的新概念,主张政策设计的学者一般反对具有逻辑顺序特点的政策阶段理论; 4、明确政策规划主体的两大方面①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主要体现在规划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并不是说政府的规划方案必须占主导地位;②政策规划的主体多元化。多元式政策主体中除政府以外的其他主体虽然可能对实际情况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可能会从局部利益出发,规划片面,但它们的参与毕竟可以对政府规划起到制约、补充等作用,既有利于克服各方的自立性,保障社会公正,也有利于汇聚各方智慧并反映各方面利益需求,以保障政策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5、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①紧扣政策目标②规划多重方案③方案彼此独立④方案要有创新⑤方案切实可行 6、政策学习及其类型政策学习就是一个政策制定者从传统政策、现行政策或者其他地方政府的政策中获得可以利用的各种知识,包括政策理念、政策内容、政策工具的过程。从学习的内容以及程度上分为三种:(一)工具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技术、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二)观念学习或者问题学习是指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三)社会学习,是指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政策移植及其类型政策移植就是一个政策借用国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会发生在议程建立、政策规划和政策执行阶段,尤其体现在政策规划阶段。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会发生在议程建立、政策规划和政策执行阶段,尤其体现在政策规划阶段。从政策制定者意愿来说可以简单分为两种:(一)自愿的政策移植    (二)被迫的政策移植政策移植失败原因① 信息不全的政策移植,是指政策借用国对于该政策的信息了解不充分,不清楚它在原国家是如何运行的;②不完全的政策移植,是指虽然政策移植发生,但是使得该政策在原国家获得成功的某些重要因素却没有采纳;③不当的政策移植,是指没有充分注意到政策借用国与政策输出国之间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方面的不同。 7、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① 国家元首②行政首长③ 民意代表④法官⑤执政党首脑及军事首长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①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②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③发挥决策者的能动作用④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 8、政策论证一般模式和特殊形式(1)政策论证一般模式:①权威模式②统计模式③类别模式④直觉模式⑤分析模式⑥解释模式⑦实用模式⑧价值评价模式(2)政策论证特殊形式①政策探究是指围绕某一政策议题或对方政策方案某些论证进行辩护的做法;②政策对话就是政策方案的拟制者或其他的提供者就方案的政策主张及其立论理由和理论依据、驳斥理由和理论依据等方面,与决策者进行面对面交谈,目的是通过双方共同的讨论、探询甚至交锋、激辩,最终能够选择和制定高质量的公共政策; 9、政策审议及其基本方法(1)评估,是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①预测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最基本方法;②可行性评估,指包括技术、经济、政治和行政可操作性;(2)择优,则是在评估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决策意见; 10、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具体要求(1)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就是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2)决策程序的合法化,主要表现在行政系统和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要科学合法;(3)政策的法制化,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的过程,也称政策立法。 11、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 在政府及各类公共组织的决策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危机时刻的决策难题,需要引起公共政策学界的高度关注。从决策内容与常规性与否可分为四种类型:(1)常规平常决策(2)常规危机决策(3)非常规平常决策(4)非常规危机决策危机决策的特点及其要素:(1)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2)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3)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 1、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行为的能动性(4)手段的权威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①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②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③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续政策的基本依据; 2、公共政策执行的三代发展路径 ①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向前推进策略”也就是所谓的自上而下的路径,主张政策是由上层通过集权、命令、控制来规划和制定的,他们被转化成各种具体化的指示,由下级部门的官员或职员来执行完成;②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强调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互动,认为政策制定者核心任务不是设定架构,而是给予基层和地方

相关推荐: